▲三位回国定居的朋友从左至右分别为西西里、Yano和游瑟瑟一家
文章来源: 倍可亲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在国外定居的人重新回到国内生活,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回流”。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回流”标签下的帖子,有着超过1800万的浏览量。“出国十年该不该回流”的提问,收到了231个回答,被浏览86万次。
找到了几位在海外定居后回到国内的朋友,他们在国外留学工作数十年,甚至组建家庭,或是已经拿到永居身份。
决定回国,有人想要离开的是1200加币的房租、高昂的生活成本,有人无法习惯“太安逸”的生活,也有人在家人去世后,想抓住时间陪伴亲人。
中外之间,总被冠上许多二元的差异,大家在卷或不卷、亲密或疏离中选择。
但他们的故事讲述着“回流”决定下每一环复杂细微的考虑。
对错与否可能难下定论,但“再来一次,还是会这么做”。
▲西西里在UBC校园西西里 29岁 苏州
在加拿大8年 回国2年
我18岁的时候去加拿大温哥华上大学,在那边一共学习、工作了8年时间。两年多前,我回到国内工作。
在那之前,我在加拿大读的是商科,毕业后在海外四大做会计工作,这看起来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但精致白领的生活其实成本很高,我很难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
当时应届生的年薪是4万加币(约人民币20万),税后每个月到手大约2400加币,当时我们租房要花费1200,所有的衣食住行就只能靠剩下的1200。
▲西西里在温哥华时租的房子
你可能会觉得人民币20万一年已经挺多了,但是在加拿大这个收入基本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我听说现在应届生薪资已经提高到近6万加币,但是与此同时房租也在上涨。
在温哥华,买咖啡5加币,坐地铁月卡120加币,电话费也要80-100加币,甚至都没把买衣服计算在内,吃吃喝喝就已经花了很多钱,真是得数着卡里有多少钱过日子。
还有一点是加拿大的医疗太慢了。国内医院是一个24小时都会在的东西,但是国外小病只能去社区或者家庭医生,而且如果家庭医生接满了病人,他就不会再接新的病员了。如果今天不舒服,我要等到下个礼拜才能看,做检查要去专门的实验室,又要约到下个礼拜,然后再等一个礼拜才能拿到检验报告,听起来还挺不可思议的。
▲西西里在加拿大和朋友去徒步
如果是大学刚毕业,我可能也不会很在意生活质量,觉得月光也没什么关系,但是现在年纪又上去一点了,肯定会想改善自己的居住空间,也想有一辆自己的车,这都需要有一定的积蓄。
所以我没法再接受一半的工资都要拿来付房租的生活。我当时觉得一定要回家乡苏州生活,不考虑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
2021年大概五六月份的时候,我开始找国内的工作,整个周期大概花了两三个月。
海外背景其实对找国内工作帮助不是很大,因为大家还是偏向于找国内有经验的人。我联系hr一个月左右才有第一个人理我,但开始面试之后进行得还蛮快的。拿到offer以后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我就回国了。
▲西西里回国后,和朋友出游
头几个月算是“蜜月期”,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国内消费比较便宜,生活也很便利,随时可以点外卖。
但我也很快有了一些不适应,主要是在工作上,虽然同样是在四大,但是在国内外工作的感受差别还挺大的。
首先工作强度比之前大了很多。从早上10点一直坐到半夜,回家洗澡睡觉,然后第二天又重复这样的生活,大家好像都没有怨言,觉得就是要吃苦、要奋斗。
在国外的话假如你今天多工作了4个小时,那你就可以用这4个小时来兑换之后的假期,一定是这样的。到了6点之后,办公室里是真的一个人都没有了,人家还会问你,马上要下班了,你怎么还在这里?
但在国内大家好像都不太敢走,下班时间是一种不明说的规则。小伙伴经常会跟我说,谁谁还没走呢,还不敢走。就好像上晚自习一样。
▲西西里在国内出差
国外同事之间的边界感也比较强,所以不太会在下班时间占用你的私人时间,但是国内可能在办公软件上找不到,就会直接微信,或者打电话。如果表达个人想法和诉求的话,也可能会被反向教育要接受现实。
我有思考过这个差异,可能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理念,比如说小的时候,大家都想考100分,没有人会想考90分。但是在国外的话,你考90分也是A,100分也是A,所以只要考90就可以了。国内还甚至会有一些附加题,所有人都会去想争取考到120分,要做得比普通人还要好。
但是另一方面,我在国外的时候也会觉得西方人的生活有点太随意,我也不是那么认可。在国内的话我又觉得有一点太过,所以想要追求一种比较平衡的让人满意的状态还是挺难的。
我发了帖子以后,也有很多考虑回国的人过来抱团,我发现很多上了年纪、有家庭的人,他们要考虑的就比我多得多,我只待了8年,有的人待了几十年了,就会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困扰。
当时做这个决定我还是蛮冲动的,没有考虑那么多,但再来一遍的话,我还是会这么做。也许我会再在加拿大试个一两年,但我主要还是想离家人近一点,所以最终也还是会选择回来。
▲Yano在法国山里看牛
Yano 41岁 深圳
在法国10年 回国1年半
我是80年代生人,今年刚41岁。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于祖国最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对全球化感受最深的时候。我有很多同学,都早早去了全球各地。
我大学毕业后在国内一家五百强公司工作了六七年,做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经营分析,我很喜欢我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在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我就有了一种“一眼看到头”的感觉,也很羡慕那些出国的同学,所以就选择了出国。
那一年我29岁,想要出国的话,读书是最方便的方式。我很喜欢法语,在成本和费用上,法国的商科都比较符合我当时的需求。于是我申请了法国的学校,先读了半年语言预科,再上硕士二年级。
▲Yano参加巴黎高等经济与商业研究学院毕业典礼
后来的路径跟每一个留学生(专题)都非常相似,上课、做实习、兼职……但是到哪儿开始有分叉点的呢?就是我毕业准备工作的时候。
我咨询过很多前辈和律师,如果真的想拿到欧盟身份,相比成为公司员工,更稳妥的是自己创业。所以去法国三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我开始创业,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Yano开始创业后,参加国际展会
2019年下半年,我的公司进入一个稳定的时期,当时我的收入已经能够稳定在社会平均工资的两到三倍,我的渠道、合作关系也基本都稳定下来了,很多事邮件、信息就能解决。
平时也有很多假期可以出去晒太阳、和朋友去喝酒,冬天去滑雪。所以说我的收入、生活、工作环境都很稳定。但就是因为它太稳定了,在欧洲大家都很安逸,一切都四平八稳,让我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都转得更慢了。
那时候我30多岁,当我感觉到自己进步非常缓慢,甚至一直在退步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回来了。
▲Yano回国后,在咖啡厅办公
因为我一直是单身,所以决定了之后,我要考虑的只有我的两只猫,于是就开始搬猫、搬人、搬家,邮寄了100多公斤的东西回来。
2022年8月,我正式回国,休息了半年的时间,当时觉得哪里都新鲜。我记得我刚离开家乡的时候,建筑好像基本都是十层以内,我回来的时候发现现在满眼都是二十层以上的建筑,还挺震撼的。
一开始我还是习惯用欧元去换算一下物价,我记得便利店一个饭团只要大概7毛欧元,就很便宜。而且用上外卖平台之后,什么东西都不用出门就可以马上配齐。
▲Yano回国后去新疆滑雪
我在广东和全国都玩了一圈,然后才开始找工作。我明显感觉到国内的人更勤劳,也有人会说是“卷”。
一开始我面试了一两家,有的进到公司里就会明显感受到严肃沉闷的氛围,就是那种在写字楼,里面都是格子间,大家都在埋头工作,只能听见电脑的嗡嗡声,没人开玩笑,工位都体现不出主人的兴趣性格,当时我脑子里直接浮现了“996”之类的词汇。
我出国以后性格比较自由、活泼嘛,喜欢在丰富的场景里工作,就会发现这种不太适合我。
▲Yano在国内入职后组队参加公司的冰壶比赛获得冠军
我现在这家公司是做环球的资产配置,同事的背景都跟我差不多,70%以上是海归(专题),大家都很有活力。
开始工作以后,因为常常会去咖啡厅,我发现一个还挺有意思的差别。在法国的时候大家在咖啡厅都是在快乐八卦,但是深圳咖啡馆大多是早C晚A(早Coffee晚Alcohol),挤满了谈事情、谈业务的人。
在法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中国年轻人是“我要变富、变富、变富”。法国年轻人即使账户只剩二十欧,也会正常喝杯酒,晒晒太阳,约着小伙伴们傻乐~
▲Yano在国内入职后带客户去看泰国的房产项目
之前自己创业,最多团队里平级就三个人,上下游也不超过六个人,我们相互提供的思路也是比较有限的,这也是我想要回来闯一闯的初衷。
相比之下在中国很容易找到这种大平台,我一个业务就有一整个团队来支撑,下一个业务又有一个团队,更多人一起头脑风暴,我自己成长也比较快。所以不管是团队氛围还是工作内容我都挺喜欢的。
当然我也是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来适应切换到新工作的生活,建立工作上的自信。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出去吃饭,法国人吃饭主要是讲究餐桌礼仪,尊卑的概念是很少的,但在国内吃饭,就是会有主位次序之分,有时候去点茶,别人问我想喝什么茶,我可能就会直接脱口而出了,但是正确的操作方式可能是问问大家都想喝什么,包括在广东,吃什么菜配什么茶也是有讲究的。
这对我一个刚回来的人来说,是完全不懂的,这种文化的差异我也花了很长时间去跨越。
现在我入职9个月了,从今年开始,我明显感觉到以前在欧洲没有办法填补的那种“停止成长”的失落感,完全填补上了。
过去在国外的时候,基本上每个季度甚至每双月都会有假期,我就经常去出海、徒步、滑雪什么的,这些我也很希望可以保留下来,虽然国内假没有那么多,因为现在的工作也是项目制的,我就想可以平时工作抓紧一点,可以留一些时间去城市以外的地方放空一下。
我的作息更规律,人更饱满了,每一天要完成的事情也更加具象化了,我变得更加积极、更有内核了。如果让我现在评价当时回国的决定,我觉得还有点早,可能在等三五年我可以给出一个更真实的评价,但目前我看还不错。
游瑟瑟 34岁 武汉
在澳大利亚13年 回国6个月
从2010年去澳洲留学,我在国外已经13年了,去年8月份,我拖家带口,带着老公和女儿回到国内生活。
我在澳洲当过咖啡厅的店长,薪资大概是5万5澳币一年。后来因为学的是商科嘛,做过财务、银行柜员,然后做到大堂经理、分行经理,最后一份工是贷款经理,年薪12万澳币。当时我就一直想要往前冲,找更好的工作。
我也观察过一些在国内工作的表妹表姐,她们在北京、上海上班,我记得有一年回家过年,年三十晚上,她们俩还在疯狂发邮件,其中还有个人因为工作没有交接好,在那边急哭了。
因为在澳洲,如果我在度假,是不看邮件、不看信息的,每年固定至少是4周的年假,所以当时我感觉在国内工作会比较不安逸,就一直待在澳洲上了八九年的班。
▲游瑟瑟在澳洲工作时公司的圣诞晚餐
回国这个念头我一直有,我真正下定决心要回国是2022年的时候。
2019年,我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国了,当时我外公突然去世了,因为我小时候每周都会去外公外婆家,本身因为疫情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结果突然外公进了重症监护室,本以为会好转,结果到第二天,他就去世了。
我还没生孩子的时候,就和老公提过想回国的事,很意外的是他立刻就答应了。因为他有八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他的太爷爷曾经是从中国去萨摩亚修路的劳工。所以在他看来,来中国也是了解他其中一支血缘的机会。
▲游瑟瑟一家回国时打包的行李
离开中国已经13年了,带着老公和6个月的女儿回来,重新建立生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首先就是工作问题。
我老公原来在澳大利亚做矿业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经理,但是想要在国内拿到工作签,因为语言的原因,比较难找到和原来对口的工作。他之前有过学英式橄榄球的经历,当时找到了在武汉一个国际学校当英式橄榄球教练的工作。
他最开始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地以为自己是来教一些比较中高阶的运动员的,但后来发现在国内的大环境下,学校好像不重视这事儿,所以他的个人意义感比较丧失。
▲游瑟瑟的老公和女儿
生活上,一开始就连非常基本的“扫码”这件事,我都不习惯,更别说我老公了。吃饭要扫码、付钱要扫码,扫码的话,微信支付宝都要去银行实名认证之后才能用,办银行卡还有一级、二级之分。
在澳洲,我每天都离不开车,在国内因为交通状况比较复杂,我也不太敢开车,就会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一些自由。
还有一点是,我不仅要顾自己,顾小孩,还要顾另外一个成年人。我老公作为一个外国人,很多时候路上的招牌、路标、电视电影的字幕都是中文,所以帮助他适应也是一个让我很痛苦的过程。我还不能不顾他的感受,要付出好几倍的精力。
▲游瑟瑟和丈夫在武汉
现在我们家的收入和在国外相比肯定是有差距。
我老公的收入大概是在澳洲时的三分之二。我回来之后还没有开始找工作,因为又要照顾家里,又要去上班,国内节奏快,假期也不多,我觉得性价比不是很高。
另一方面,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想过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所以我想慢慢地找到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现在我也有在学太极、学易经、学意大利语,趁有家人和老公的支持,各方面都想去尝试一下。
▲游瑟瑟的外婆第一次见到外孙女
我很开心我在国内,这件事是肯定的。
偶尔对自己的个人成长不满意,感到有些迷茫的时候,我就会想想自己回来的初心,我是为了多陪陪家人回来的。现在我父母也经常会来武汉陪我,每隔几个星期我也会去我外婆家看她。
特别是我女儿的存在,真的给我们全家人都带来了很多快乐,我外婆的思维已经不是特别利索,但是可以四世同堂,看到外孙女叫她“老太”,对着她笑,她总是很开心。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做错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