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的年轻人在拍摄婚纱照。(2021年8月13日)
文章来源: VOC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奥斯汀 —
“结婚生育,贷款买房,贷款买车都是负债,是对未来的透支。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时,开源没有就只能节流了。”在被问道为什么不结婚时,32岁的张宇这样(化名)告诉美国之音。
张宇居住在中国东北,目前从事基建行业,所参与的工程是由中国中央直管企业主导的,看上去是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但即使如此,他所在行业今年也遭到了大幅度的减薪。“薪资普遍下降30%。我也暗自庆幸没有结婚生子,否则麻烦大了……”
经济形势不好,没有结婚的欲望
他认为经济形势不好对结婚率产生了很直接的影响。他解释说,因为东北地区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地很好,结婚之后,双方四位老人和孩子的经济负担都要两夫妇承担,压力很大。
2023年,中国经济并不景气,受到房地产行业衰退,地方债务问题,青年人高失业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年轻人对未来保持消极的看法,就业难影响到了他们对于婚姻的渴望。即使已经迈入2024年,经济专家们对中国经济能否好转并不看好。不少人认为,2024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23年。由于房地产行情低迷和消费停滞等,严峻状况还会持续。
27岁的杰西·张((Jacey Zhang)是北京人,目前与父母同住。她自嘲自己是“啃老”族、“社会失意的loser(失败者)”。她告诉美国之音:“没有工作 找不到亲密伴侣”。不过,她同时表示,以自己现在的状况,单身比结婚容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她告诉记者,即使现在父母可以负担起她在家中居住的费用,但是她家的经济条件并不算很宽裕,而结婚则免不了要花更多的钱。她自嘲:“结婚要算钱,是否涉及买房以及未来如何规划,我现在没有工作,结了婚连孩子也不生。每天在家里坐着花钱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徐舫认为创下新高的青年失业率影响了结婚率。她提到这些青年很可能没有资金支付彩礼或者购买婚房。她认为现在流行的“躺平”风气影响了年轻人的事业和婚姻两个方面:“事业上要躺平,然后又没有钱生孩子结婚,结婚生养孩子也是要躺平”。
在今年6月中国城镇16至24岁的年轻人的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1.3%后,中国国家统计局于8月宣布将不再发布这一数据。
张宇说,因为经济原因,他身边的朋友,即便是结了婚也不愿意生孩子:“工作生活中,已婚丁克就遇到两对,男女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他也在相亲中遇到好几位明确表示希望“丁克”的女士。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不结婚
像张宇和杰西·张一样选选择不结婚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显示,“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的样本数计算梳理发现,去年各年龄段人群中,25至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1.3%,30-34岁年龄段未婚率达到了18.4%,35到3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8%。
其中“25至29岁年龄段未婚率超50%”冲上微博热搜榜,获得了两亿多的阅读量。新浪新闻发布的微博下,大多数网民都认为未婚率会持续走高。“结不结婚有什么要紧,工作生活贡献GDP哪个掉队了吗”“我88年的,一个人海外过得挺好的”“结婚只会导致我变穷,变得有负债。请问为啥要结婚”等回复都获得了几千个点赞。
即使各地政府不断出台了各种催婚政策,比如常山县政府出台了新婚夫妇中女方年龄如果在25岁以下(含25岁)将可以从政府领取1000元人民币奖励的政策,许多网民也并不买账。拥有五十多万粉丝的科技博主“江湖李傅相”写道:“结婚好的话还用催啊,地上有钱谁不知道捡”,获得了两万六千多人点赞。
新冠疫情改变了民众对婚恋的心态?
来自东北的张宇告诉美国之音,近年来,中国社会对于结婚生子的看法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在疫情前,也就是2020年前,他的父母和亲戚会经常催促他结婚,给了他一定的压力。但是新冠疫情解封,也就是2023年初到现在,却不再催促了。“2022年末那些管控全面放开,真是自顾不暇,对人的心态也会产生一点变化”,他告诉记者,“社会变化也快,各种媒体会报道离婚率逐年上升,同辈的亲朋好友也有几对离婚的,父母他们也会慢慢理解。他们那代人,很多都是凑合过,现在真是不一样了。”
31岁的米歇尔·杨现在在(Michelle Yang)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家研究机构做研究员。她也认同新冠疫情让中国的父母辈改变了对子女婚恋的心态的说法。她说:“他们前几年都很关心我工作能赚多少钱,买什么房开什么车,能找到什么档次的男朋友。但是疫情期间,都忙着担心会不会感染,能不能出门,生了其他病能不能去医院看。所以就把催婚这件事暂时搁置了。”疫情期间,她在老家的外婆好几次生病,为了开出行证去医院就花了不少心力,她的父母对她的要求也变成了“健健康康就好”。
疫情期间,中国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政策,出门和出行都受到限制。武汉、西安、上海等人口众多的主要城市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城,求医问药和吃饭买菜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许多年轻人也因此搁置了结婚生子的计划。
上海封城期间,一位核酸检查阴性并坚拒警察非法转运的男子对威胁他家三代将因此受影响的警察说:“这是我们最后一代,谢谢!”。这句话后来传遍了中文网络,许多年轻人认为这句话也是他们的心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2年,中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04万人,比上年下降了9.16%,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根据中国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与2021年相较减少了80.3万对,下降10.5%,创下自1986年有公布统计以来的新低。
这一数据在2023年虽然有所回升,但离婚的人数也在增加。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0万对,办理离婚登记197.3万对。与前一年同期相比,结婚登记量增加了24.5万对,离婚登记量增加了33万对。
对中国传统女性地位的害怕?
居住在德克萨斯的米歇尔·杨告诉记者自己身边其实有追求者。她所就职的研究机构中,男性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中国人居多但是,那些人对女性地位的传统看法让她对婚姻却步。
“绝大多数还是有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她向记者形容想要和她约会的男生,“有些对女博士也有偏见,觉得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到学术上了,不够顾家。”她说。
她告诉记者,这些男生在中国时也都是一路从名牌中学,名牌大学读上来的天之骄子,非常优秀,也经常会炫耀自己的成绩、职位、收入,但是这些并不是她所看重的。她表示自己有时候和中国来的男同事谈论“铁链女”“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发现对方对这类压迫女性的社会事件缺乏关注,让她难以和对方产生共鸣。
平时在互联网上,她常常能看到一些宣传女性主义的言论被冠以“女拳”的名号–这是中国互联网上网友形容他们认为的激进女权主义的贬义用词。这些言论让她对结婚有顾虑。她告诉记者:“虽然年龄到了,也不排斥结婚,但是也不愿意将就。”
北京的杰西·张也说,中国结婚市场对于女性不利的现状,让她不敢相亲。她告诉记者,自己被网上一些耸人听闻的例子“震撼”到了:“传统文化保存的很好的那些地区,有奇奇怪怪的规矩。以山东人为代表不让新娘上桌,以潮汕人为代表的一生生一窝。”
最让她介意的是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吃绝户”的例子。这个词最近在网络上也引发了不少的讨论,指父母让自己的儿子吸引到家境优渥的独生女,女方家庭积累下的财富最后会到自己儿子手中。今年11月,“上海独生女继承2亿财产后被离婚”冲上微博热搜,吸引到六亿多阅读。
她对记者说:“我是独生女,虽然家里真的没什么钱,但是真要出事了,我知道是没人来给我撑腰的,指望不上家里人的。”
她也感受到中国对于不结婚生育的女性的接受程度好了一些:“至少我所在的圈子里,对不结婚不生育,哪怕心里有反对批评的态度也知道要掩饰,不要面子上过不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徐舫认为中国现在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和韩国类似。她说:“(女性)不单是对生孩子没有意愿,而是对于成立家庭也没有什么意愿。然后以女性来说,我有大学学位,要放弃我的事业,要成为一个贤妻良母,服侍你,我为什么要过这样的生活?”
她认为,在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会不再受到女性就要相夫教子这样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而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仍然遵从传统观念的女性,则要面临经济形式不好带来的的衰退,即她们未来的夫家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支付结婚的彩礼和婚房等。
韩国与中国一样深受“男尊女卑”的父权文化的影响。韩国女性喊出了“生育罢工”的口号,年轻的女权主义者发起了“拒绝婚姻、生育、浪漫和性关系”的运动。目前,韩国已经连续三年生育率为全球最低。
值得指出的是,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女性不愿结婚和生子的同时,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呼吁女性回归家庭,生育子女和照顾家庭。
除了女权主义带来的立场不同外,政治立场不同也影响人们的恋爱和婚姻。张宇就表示自己和相亲中遇到的不少女性价值观都相差太大。他说自己是“上推特看新闻的反贼”,但是遇到的不少女性则是“看小红书、抖音,快手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