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星期一, 12月 23, 2024
首页 健康新闻 米酵菌酸有多毒 肾科医:全面性的细胞死亡

米酵菌酸有多毒 肾科医:全面性的细胞死亡

admin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已酿2死,卫福部公布从死者验出台湾首见的毒素「米酵菌酸」。

文章来源: 加拿大家园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台湾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2死,卫福部周四晚间公布从死者验出台湾首见的毒素「米酵菌酸」。肾脏科医师王介立在脸书表示,米酵菌酸是粒线体毒素,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人体、国家比喻成细胞,粒线体就是国家的发电厂。米酵菌酸的作用,就是对全地球的所有发电厂发起无差别攻击,等于就是让全球直接陷入停电状态。

王介立表示,换到人体,就是细胞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法产生能量,因此就是全面性的细胞死亡。最耳熟能详的粒线体毒素,就是氰化物。

他表示,目前已知这种毒素只由一种细菌产生,细菌名称叫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 cocovenenans),不是一个常见的人类致病菌,「意思是,这只细菌不会入侵人体造成疾病」,但细菌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

关于米酵菌酸在过去造成的案例,王介立表示,最早是在印尼,来自一种叫Tempe bongkrek的食品,使用椰肉副产品制成,发酵过程中使用Rhizopus oligosporum霉菌。首次报告于1895年,特别是在爪哇岛。而主要事件在1951年至1975年间有7216人受影响,850人死亡。1988年后,虽然印尼官方禁止生产tempe bongkrek,但偶尔仍有中毒事件发生。整体的死亡率平均为60%。

而随后的报告在中国,王介立表示,主要来自于发酵玉米制品,用于制作面包、面条和饺子。南方地区的挂糖糕和半数可能受土壤污染的白木耳也与中毒事件有关。从1953年至1974年在黑龙江省报告665人受影响,288人死亡。1990年至2006年在广西报告121人受影响,76人死亡。

王介立表示,而在2015年,非洲莫桑比克报告了首次非亚洲地区的中毒事件,影响了饮用自制发酵玉米粉饮料的人群,造成75人死亡。

王介立表示,具体让细菌产生毒素的有利条件,包括温度,温暖的环境下较为活跃,理想温度范围为摄氏22至30度,与天贝的制作条件相似。第二是pH值,较为中性至微碱性的pH值(6.5至8.0)有利于毒素产生。第三是NaCl浓度,低于1.5至2%的盐浓度更适合BA的产生。第四是脂肪酸类型,当脂肪酸浓度在20至50%时,尤其是甘油、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有利于毒素产生。只要条件适当,2天的培养就可产生2至4 mg/g的毒素量。

目前关于此毒素的毒物动力学性质仍然报告不多,但王介立表示,因为它是高度脂溶性,因此推测其在人体内的分布体积很大,「而这通常也代表血液透析或血浆交换等治疗,移除毒素的效果是很差的」。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2023 –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