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德国之声中文网
文章来源: 昙视点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2023年的好莱坞是个多事之秋,持续的大罢工让好莱坞元气大伤。最近,又让好莱坞六大制片-发行商头痛的,是碧昂斯和泰勒·斯威夫特(昵称霉霉)两位歌坛流行天后的“演唱会电影”,AMC把她们看作电影院的拯救者,“六大”则把她们看作危险的颠覆者。
12月1日,碧昂斯的巡回演唱会电影《碧昂斯:文艺复兴》,在美国院线AMC(American Multi-Cinema)开售24小时,就拿下了约600万美元的预售额。这是粉丝经济的胜利。
而在10月1日,霉霉的演唱会电影《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在AMC开售24小时,拿下了2600万美元的预售额。最新的数据,这部电影全球票房收入已达到2.5亿美元,跻身2023年票房最高的 20 部电影之列。
霉霉的票房数据或许也激励了碧昂斯。在11月25日,碧昂斯在洛杉矶举行了非常盛大的首映会,AMC的CEO亚当·亚伦(Adam Aron),半个音乐圈的名人,以及科比的遗孀瓦妮莎等都出席了《碧昂丝:文艺复兴》精心筹备的首映礼。
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碧昂斯对《碧昂丝:文艺复兴》票房的期望值。
而碧昂斯和霉霉的票房,也将对美国歌坛带来示范效应。
《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碧昂丝:文艺复兴》,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它们是两位巨星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剪辑。集纳了演唱会的精彩片段,幕后情景,以及她们的心路历程。但无论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她们遍布全球的粉丝都会买账。
这两部电影最大的颠覆,是打破了好莱坞上百年的电影模式。她们抛开了好莱坞6大制片-发行商,直接和终端电影院AMC合作。也就是说取消了中间商,直接C2C了。如果以后这成为一种风潮,好莱坞的六大影业垄断发行的格局势必被打破。
所以两部电影首映式上,AMC的CEO亚当·亚伦都作为重要嘉宾参与,因为AMC是最大赢家。
图为碧昂斯在11月25日《碧昂丝:文艺复兴》首映礼上的表演。
六大的地位被撼动
好莱坞是全球最为成熟的电影工业的代名词。好莱坞最强势的影业公司是六大影业——迪士尼、华纳、环球、21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索尼公司。2017年12月,迪士尼并购了21世纪福克斯,六大也可以说五大。它们是制片商,也是垄断好莱坞电影的发行商。
六大的生意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第一,六大有一个积年累月沉淀的电影片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利润来源,来自于电影片库的版权收入。互联网渠道越广泛,版权的需求就越大。
片库要成为一潭活水,就要每年扩充片库资源,所以六大每年要做12部到20部电影来充实自己的片库。
第二,六大通过发行盈利。只有六大控制着好莱坞影片全球的发行渠道,即便是传奇和狮门这样大的影业公司的电影也要交予六大来发行。发行的费用要占到电影票房的10%-15%,有的甚至高达20%。
如果六大在这部影片中又投资了25%的额度,那么一部电影以1亿票房计的话,六大就要拿走1500万发行收入+2500万投资分成,接近一半的票房收益都进了六大的口袋。
所以对六大来说,想赔钱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它们的生命力如此之强,存在了上百年。
数年前,万达的王健林迫切地想收购六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得到全球的发行权。虽然万达曾拥有传奇影业和AMC等院线,但是并不拥有发行机构。
碧昂斯和霉霉抛开六大,直接和AMC合作,事实上直接把AMC变成了发行商。
离开万达后的AMC在自救
AMC当然有主动的成分。经历了股东转换、疫情,如今AMC迫切需要自救。
它的高光时刻是王健林做老板的时候。
2012年5月,万达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MC,那时AMC亏损已达8270万美元,是一个烂摊子。没想到万达仅用一年就将AMC扭亏为盈了。2013年12月,AMC还在纽交所上了市。
美国人搞不好的公司,中国人来了却扭亏上市了,AMC成了王健林在好莱坞的第一张名片。王健林曾去哈佛大学演讲,在美国本土的成功案例就讲AMC。
AMC在好莱坞的地位也是因为当年王健林太有钱了。当然,这和万达目前生死存亡的现状形成巨大的反差。万达寻求港股上市无果,又面对300亿的对赌协议,王健林面临巨大的资金链压力。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收入是电影院放映“窗口期”产生的票房,电影下线之后与流媒体的交易叫作版权交易。而版权交易能卖多少钱首先取决于票房高低,票房等同于已被市场证明的标志,票房就是电影的命根子。
院线虽然如此重要,但历史上,好莱坞院线从来没有一个霸主,以前院线势力分散,话语权从来没有集中在一家公司手里。
万达则改变了好莱坞100年来的运营形态,万达通过大肆收购,在欧美地区短时间内制造了一个巨无霸,拥有12000块屏幕,46000多名员工,在15个国家,包括英美英语国家和西班牙、意大利、北欧等国都成了院线老大,成了北美最大、欧洲最大、全世界最大的院线,万达突然变成了好莱坞里的“大怪兽”。
这意味着在北美市场每4张票就有1张产生在万达AMC的院线。万达事实上钳住了好莱坞最核心的东西,最致命的环节,掐住了电影公司的营业额。
万达在好莱坞的话语权,以及王健林曾变成好莱坞的传奇人物全因于此。
随着万达海外战略的收缩,截止2021年5月,万达集团已全部退出AMC公司董事会,对AMC的持股比降至0.002%。累计收回14.76亿美元。
AMC的经营也每况愈下,从2017到2019年连年亏损。
这几年,对于AMC和好莱坞六大来说,最大的冲击来自于流媒体(streaming media即时传输影音)的崛起,流媒体既做播放平台又做内容生产,自己制自己播,制播不分离。目前流媒体在好莱坞已经超过半壁江山。仅奈飞(Netflix)一家公司在内容制作的投资金额就比传统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在内容制作方面投资的总和还多,非常强大。
流媒体的模式,不是票房分账模式,是订阅制和会员模式。这使得传统票房模式在崩塌。
这也引发了过去十年以AMC为代表的电影院线阵营和以奈飞为代表的流媒体阵营之间的商业模式之争。
多数好莱坞的大佬们认为,如果把电影院的票房模式取消了,电影风险投资的动力就消失了。如果挑战票房模式,就是从根本上在扼杀电影的制作体系,未来将没有人会大笔投资去赌更高端和更有视觉效果的电影。
在此大背景下,AMC寻求更多的生存可能,也是对票房模式的一种捍卫。